—— PROUCTS LIST
基因治療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中國化工儀器網(wǎng) 行業(yè)動態(tài)】 基因測序的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基因治療又一次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而這一次,中國作為*的姿態(tài)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017年3月,杭州市腫瘤醫(yī)院院長吳式琇也開始嘗試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癥患者。1月2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fā)表長文,評論了中國開始基因編輯人體試驗之舉,其中對吳式琇的試驗進行了報道。 2月21日,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刊登了題為《中國醫(yī)生在癌癥基因療法領域處于地位》的文章,文章稱,53歲的食道癌患者在杭州市腫瘤醫(yī)院接受基因修復的試驗性治療。而這也正是吳式琇團隊的一項針對各類癌癥的新型治療方式。 據(jù)了解,吳式琇的團隊抽取食管癌患者的血液標本,通過高鐵將其運送到安徽柯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運用CRISPR技術將血液里的免疫細胞中影響腫瘤殺傷作用的基因刪除,再將其回輸入患者體內(nèi),希望被修飾過免疫細胞能夠殺死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據(jù)消息稱,現(xiàn)如今在中國的CRISPR研究中,除了食道癌,另外還有八項研究,相比之下,美國政府于2017年10月19日批準第二種基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的療法(yescarta基因療法)治療特定淋巴癌患者。 據(jù)相關報道,2016年7月,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腫瘤學教授盧鈾團隊宣布將開展“*例”CRISPR–Cas9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同年10月28日,首名癌癥患者接受了經(jīng)CRISPR技術改造的T細胞治療。同時,又有報道稱,早在2015年,位于安徽合肥的第105醫(yī)院就已經(jīng)開始了CRISPR人體試驗。 在基因治療領域,中國的起跑并不算快。1963年,是DNA雙螺旋結構發(fā)表十年,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喬舒亞·萊德伯格提出了基因交換和基因優(yōu)化的理念。但由于對于基因的了解甚少,基因治療歷經(jīng)了大量的失敗。20世紀七八十年代,限制性內(nèi)切酶、DNA連接酶和逆轉錄酶等相繼被發(fā)現(xiàn),基因重組工程技術得到發(fā)展,病毒載體出現(xiàn),基因治療的技術體系初步具備。1980年,克萊因在沒有獲得任何機構批準的狀況下對兩名危重患者實施了類似小鼠實驗的基因治療,但這次嘗試未能獲得成功??巳R因失敗的嘗試受到了廣泛而嚴厲的指責和懲罰。但正是因為這次失敗,讓基因治療被廣大民眾所熟知。這個事件后不久,NIH DNA重組技術指導委員會組建了基因治療分委員會。這標志著美國開始從政府和管理層面關注基因治療。但這次,中國走在了基因治療的前沿,成為了世界基因治療領域的*。 是中國太激進?還是美國太保守?這個問題成為了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在受試者知情同意方面,中美兩國在試驗開始之前都會讓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對于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死亡事件,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吳式琇的試驗已有7例死亡病例,而他表示,患者死亡由其所患疾病所致,與試驗本身無關,因此無需上報。另外,在新型治療方式的人體安全性方面,吳式琇認為,挽救患者生命是zui重要的,目前他已編輯了10余位癌癥患者的基因,未來計劃在更多患者身上進行測試。 在現(xiàn)階段,基因治療無疑是一把雙劍,并且由于該領域的不成熟性,在快速推進與保障安全性之間尚未找到理想的平衡點。但在關注風險的同時,更應該看其治療成效。近年來,中國始終都在努力推動國內(nèi)產(chǎn)業(yè)走上舞臺。在基因治療領域,激進也好,保守也罷,zui終的目的都是推動人類的健康良性發(fā)展。但就像文中提到的那樣,在發(fā)展與進步的同時,更要在快速推進與保證安全性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